20181220090417 51


既然知道《太陽的孩子》是出自鄭有傑導演之手,那就不太可能『很簡單』地看待這個創作。加上這故事算是受到勒嘎·舒米(Lekal Sumi)拍攝的紀錄片《海稻米的願望》啓發,使得鄭導演對這題材有了改編成劇情長片靈感,甚至最後執行時讓該片掛雙導演。
這部討論台灣山海自耕地逐漸變成財團特許經營商機,美其名為經濟發展,實則毀壞了祖靈的期待。那句在《海角7號》中的經典台詞:『山也BOT,海也BOT』讓這部片在某種土地正義議題上,成了《海角7號》續集延伸,甚至可以當成《看見台灣》的花東篇。
台灣這些年來打著經濟發展旗幟,似乎就能對土地永無止境地開發挖墾。外來的人以經濟美名掠奪特許天然條件的市場,在地的覺得反正種農作物不如發展觀光好了,與其勞心勞力還得不到對稱報酬。於是,上一代的土地堅持,在這一代看起來總顯不合時宜。
《太陽的孩子》(Wawa No Cidal)透過一家三口闡述農田之於他們的使命是什麼?老一輩的發現自然資源條件有所限制,開發效率有限,就停止發展,這種情況在農村非常多。就算想種田的,也很難發展行銷業務,只求保證收購。短視近利本來就是人之常情,只是被放在農林漁牧,更顯得幾分無奈。第二代多半出走他鄉,成了進退兩難的異鄉人。第三代的孩少階層更看不懂這場人定勝天的局,反正農田放在那邊也是放著長雜草,憑什麼不能賣給財團?
一塊田道出了整個台灣縮影,畏懼國際政經發展,台灣似乎成了廉價出售祖靈的集散地,上一代沒解決的問題,若第二代不解決,第三代賣掉,憑什麼在困頓經濟面前強調尊嚴呢?片中第二代的角色就是由Ado Kaliting Pacidal(阿洛·卡力亭·巴奇辣)擔綱,她更道出原住民面對漢人強權時的難處,去除原住民既定印象,披上漢人美學標準,就成了值得歌頌的模範生。這對體內流著原住民血統的他們,更是一種變相剝削。
做自己可能只是一門心靈勵志教材,但是對原住民來說,做自己何等困難,連路在哪裡都不知道。於是片中設計了第三代角色Nakaw,由Dongi Kacaw(吳燕姿)飾演一位體能出色的跑步選手(這似乎又跟鄭有傑導演的《陽陽》有了異曲同工之妙),認清自己的本能,釋放全身氣力,也要堅持下去,成了安慰下一代的簡易祈使句。這時候,就只剩下勇敢了,沒有退路了,就先跑出去吧!
全片最催淚的橋段莫過於怪手開挖時,阿嬤對著原住民警察說的那句:『孩子呀,你也是部落的人,你的部落在哪裡呀?』為何要成為公權力/財團的共犯,毀了自家人的天地呢?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句話是寫給政府看的,台灣這些年來受盡委屈,依法行政成了惡法酷吏的外衣。《太陽的孩子》為廣大庶民出口氣,做了一場浪漫的溫柔抗爭,正當被質疑『做什麼能當飯吃嗎?』這句話時,這群傻氣的耕農們信奉『民以食為天』的精神,可能被視為阿Q精神,但這門傻勁就是台灣人的絕佳寫照,而這次,浪漫真的能當飯吃。
評價:84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