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l1600

加拿大籍導演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大概是近年最受期待的導演之一,因為當年《烈火焚身》(Incendies)的結局令人震撼萬分。而其實他過去的作品核心就是審視道德兩難的局面。

《私法爭鋒》(Prisoner)則讓人看到他能成功駕馭好萊塢演員,層層誤讀與質疑信仰的抽絲剝繭過程。《雙面危敵》(Enemy)的超現實片尾更讓人坐立難安,擺明了挑戰觀眾的理解能力與誤讀風險。《怒火邊界》(Sicario)告訴大家美帝國霸權的道德法條,反是不利美帝主義都無需接受道德管控。

 

這幾部電影不難發現維勒納夫作品所實踐的菁英視野,對於道德矛盾局面論述,堪稱精彩。

而《異星入境》(Arrival)讓維勒納夫邁向好萊塢中級成本製作,象徵片廠對這位過去拍藝術片型為主的導演有幾分信任指數(事實上他更因為這幾部出色作品,買到大片製作入場券,著手拍攝《銀翼殺手》續集)。

 

改編姜峯楠的短篇小說《你一生的故事》,就片名與原著的差距不難想像製作團隊想跟觀眾玩一場推理與翻轉類型的啞謎考試。

表面上的故事賣弄的是科幻片、外星題材。事實上科幻片類型是最能把人生大哉問的議題討論出另一番新意,因為科幻片最能回答「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哪裡去」。

 

大多數科幻片主軸放大存在主義思維,也就是回答前兩個問題居多。外星生物/高等智能種族,這個近乎神/造物主的存在,突然在地球上登陸了12個地區,有別於過往看到的外星科幻片總熱愛停在各國首都,但《異》則不再突顯國族邊界,而是採取更隨機的無邏輯定位,讓人類對這12個太空船無解並且無從分析動機。

過去相仿電影也都是在討論外星人的「有所為」,要掠奪地球資源等等,但《異》則是要帶領觀眾看他們「有所不為」。大費周章地與各國霸權打交道,而不再只是軍武定調。這讓觀眾看《異》時不斷思考外星種族是否有政治目的,更透過美國派出的語言專家露易絲(艾美亞當斯飾演)跟物理科學家伊恩(傑瑞米雷納飾演)努力解譯外星人的圖語用意。

 

 

以下有雷。

 

《異》片用「時態」混淆了觀眾的時間感,因為全片夾雜大量女主角露易絲對死去女兒的追思,使我們開場就踏入編導刻意安排的時態陷阱。當過去不再只是過去,而可能是你的「未來」。

 

當人類可以成為自己命運的全然主宰,既可預知生死來日,你是否要真的經歷人生中的困頓絕境?你怎麼擁抱命運?是理解宿命?還是擁抱使命?這段未來預想圖才是影片關鍵的情感核心,就因為刻意跳接時態順序而給足觀眾驚喜。

 

最後鑿開的結尾令人咋舌,而整部片營造出的心理壓力透過精準音效與配樂時而感性催淚,時而驚悚恐懼(註1),男女主角在外星船中的幽閉空間讓觀眾感到坐立難安,就連一個近距離的觸手貼近距離也令人膽戰心驚。

 

故事花了很長的篇幅在建構語言邏輯對話系統,這猶如神諭般的難解天文,不也等同造物主對人類的漫長對話?神的語言讓我們一知半解,更可能會錯意而產生衝突誤會。人類的文化建立在語言系統之上,語言可被視為煽動人心的武器,更能成為化解干戈的感性金鑰。

 

同時,《異》放在當代世界強權各自鼎立的政治背景,雖就沒有特定的政治批判,但也等同預言各國鷹派鴿派的基礎信仰。巧妙的是,過往被視為鷹派大佬的山姆大叔這回不再亂攻他國,而成了和平使者,關鍵一擊還是柔性地說服了掘起中的霸主中國,這是否等同當代美好的政治想像?

註:這可能跟本片找來一位過去執寫恐怖心理驚悚節奏為主的編劇Eric Heisserer(《絕命終結站5》、《極地突變》、《半夜鬼上床:夢殺》、《鬼關燈》)有關。

 

這絕對是近年最有創意的人聲跟配樂的實驗組合,可惜Jóhann Jóhannsson已經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