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0090004 45


《愛在黎明破曉時》導演李察林克萊特(Richard Linklater)應該是當代導演中最懂得用『時間』說電影的導演。《愛在黎明破曉時》到《愛在巴黎日落時》與《愛在午夜希臘時》的這套愛情三部曲,讓伊森霍克與茱蒂蝶兒上演了戀人們之間的曖昧攻防戰。時間,是愛情最大的敵人,三集橫跨20年,愛情裡的狂喜寂寞,盡入畫面之中。
原本以為能夠用20年記錄兩位演員能在銀幕中經營調理出一道愛情什錦已經購令人驚歎了,畢竟要兩位演員可以戲裡戲外都可以保持化學效應。特別是對當代好萊塢明星們的興衰速度,這兩個人居然都還能夠保有幾分黏著力,使這道愛情火花,伴隨著你我成長。
《年少時代》(Boyhood)對照《愛在》三部曲後,就顯得更加不可思議。首先,《愛在》系列三部曲並非一開始就要以三部曲概念完成,而是一部拍完之後接一部,這種操作符合電影製作常規。隨著導演李察譜寫的愛情散文,成就伊森與茱蒂的愛情史詩。
但《年》片把時間當成一種拍片概念,對於劇本可以長成什麼模樣,無法說明。完全跟片中兩位小演員及派翠西亞艾奎克與老搭檔伊森霍克展開一場豪賭,李察的主軸就是要看從6歲開始演起的艾拉柯川,一路演了12年,他所經歷的點點滴滴,變成觀眾心裏的青春絮語。
生命的本質是無止盡的重複循環,懷抱著期望、受傷、閉鎖、重新出發。影片從2002年開始,女主角派翠西亞艾奎克從一位懵懂愛情的女大生意外變成單親媽媽,男主角伊森霍克則是個樂天隨性玩世不恭的大男孩。為了照顧兩個小孩時,女孩瞬間變成女人,而男孩永遠只是男孩。
所以片中母親總是務實的那方,而父親可以扮演瀟灑好爹地,兩人一來一往,母親接連談了兩次失敗的戀情,卻也滋長了她,若非第二段感情,她也完成不了學業與日後教職機會。相同地第三段也是,導演算刻意加入一位軍人入陣,偷渡幾分討論軍人的不合時宜。
最驚人的莫過於片中兩個小孩子,都從小孩變成大人,一部電影能用12年光陰完成,這種風險奇高無比。更何況小孩成長過程,完全無法預料孩子外在輪廓會不會與原始劇本設定漸行漸遠,但這部片或許拜導演李察的磁場所賜,居然可以讓片中這對小姊弟彷彿搭上了導演的時光機,預設來日故事,讓每一刻當下都有了與未來對話的模樣。
所以看著小姊弟經歷成長,特別是小弟艾拉柯川眼神裡的那道靈魂之光,與他十多年來走路模樣如出一轍。這或許就是電影的時間魔術,導演李察創造了一種近乎現實的虛構氛圍,極度迷人。
片尾那段『我們以為掌握了片刻,或是片刻掌握了我們?』(Do we seize moments or do moments seize us?)台詞,既是小弟艾拉的成長體悟,也是時間這門法則底下的殘酷真相。《年少時代》故事中的生活切片,都是多數人走過的日子,如片中女主角派翠西亞等到兒子搬出門那一刻的痛哭,她並非為了寂寞空巢而落淚,只是不甘心人生齒輪在這樣的消磨之下度過大半青春。而誰,不是這樣呢?
解剖檯評分:86分
膝關節粉絲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