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0103913 79
我承認,舞蹈片真的看一百部和看一部是差不多的。但這部對我意義不太一樣咧。


跳舞類型的電影一直和許多運動類型電影相仿,不管是任何一部跳舞電影都依照著下面公式進行。
這類多半是以女主角為主題,女主角家境困難,為了一圓夢想而走上街頭軋舞或參加比賽,賺到獎金之餘還能順利完成學業。她的競爭對象也一定是軋舞時認識,剛開始兩人應該處於敵對,隨著練舞慢慢譜出戀情,接著學業和家庭會有一方出狀況,使她深感力不從心,最後靠著男主角鼓勵下而重返舞場,跳出一場屬於他們的代表作。
這類公式似乎都讓觀眾樂此不疲,觀眾們明明深知接下來的結構,仍是看得津津有味。大概差別在於舞者們的編舞技巧,從芭蕾舞、街舞、踢踏舞到探戈、騷莎,幾乎每種類型的舞都有了電影成為註解。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或許觀眾知道這些老套劇情模式,看跳舞電影就像是純粹觀賞別人舞技示範,給自己靈感,刺激自己舞技成分居多。
《舞力全開》(Step up 2:The streets)是《舞出真我》的續集,不過和首集除了主要演員查寧塔圖在兩集都有現身之外,其他演員大部份都沒重疊(專門編舞蹈語言的編劇Duane Adler仍為本片撰寫角色個性,編舞師等人還是同一組人)。《舞出真我》以男主角查寧塔圖為主,女主角為輔。到了續集,則由女主角安蒂這個角色為主,查寧塔圖成為在旁陪襯的綠葉,還不是男主角,男主角是《足球尤物》裡的羅柏赫夫曼。
這集執導的導演是華裔導演朱浩偉,由於他本身也是專業舞者,所以更懂舞者間的心理狀態及飆舞鏡位。讓觀眾能更融入舞者的視野,也難怪現在該片要重新加強效果做成3D版了。
我很喜歡《舞力全開》開場的敘述旁白,主角雖然談論的是千篇一律的逐夢勵志夢想,但她提到她母親說的那句話讓我格外有感觸。她母親講:『人生苦短,沒空討好別人。』白話一點來說,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不需要在意他人眼光質疑。
然而,我們無法避視體制的存在與世俗審核標準。從舞蹈這回事來說,片中跳芭蕾出身的校方高層,對於來自街頭自成一格的街舞並不認同,甚至是不屑一顧。畢竟芭蕾講究的細步耕耘,與跳街舞那般狂野奔放,是古典(菁英主義)與街頭(庶民文化)的衝突,也是顯而易見的對立。
於是片尾的軋舞不會是大家乖乖在學校跳舞表演,像電視裡看到的星光大道/舞林大道選秀那樣給評審們一一審核評分。街舞強調底層生命力,是給真正苦熬的人一種與上流社會平起平作的特異功能,他們在街頭長大,最後也回歸街頭狂舞(其實是片尾發生了一點狀況,逼得他們不得不到戶外飆舞,還因為下起了雨,讓雨水成為他們舞蹈最佳配角與效果),那才是街舞應有的樣貌。
而且校方高層為了一探學生們為何這般投入街舞,也親自到了飆舞現場。象徵了學術/政經核心者走向實務/社會邊緣的可能性,沒有親自到街頭底層,哪能體會他們的處境與夢想風情。
片尾的高潮舞蹈戲碼解決了女主角求學的經濟疏困,也化解了她友人對她的不諒解,更成功為自己創造一個戀情對話的起點。
不過是一場舞,卻帶來這麼多重的解答涵義。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很難靠完成單一任務就消弭身邊種種難題,但在舞蹈類型的作品來看,舞蹈掩蓋了其他現實不足之處,一如你我小人物心聲,希望端賴能以一技之長突破種族/階層囿限,於是在舞蹈類型中見到了更多有色人種角色。
他們在體制內被排擠,舞蹈是發洩青春剩餘體力的怒氣。反回來看我們生活裡的滿肚子辛酸,卻沒有跳一隻舞就能化解百般困苦的特效藥。
註:本片將於8.30日晚間九點於Star Movies首播
註:本片公式合用於以下各類影片。賽車片:如,大家意見不合或要爭高下時,就來飆車吧。飆車誰贏了就能解決問題。動作片,大家意見不合或要爭高下時,就來打架吧。打架誰贏了就能解決問題。恐怖片:大家意見不合或要爭高下時,就來殺人吧。殺人誰贏了就能解決問題。(這段有點惡搞哈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