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10-03-07 by
膝關節
當你聽到一位MV導演跨足拍劇情長片,你內心的OS是:「哇,又一個只會在電影裡賣弄視覺的不自量力者出現。」儘管那些拍MV出身的電影導演不見得真的全淪為賣弄影像風情,畢竟沒幾個能有像大衛芬奇那樣的能耐。當單你聽到一位知名時尚設計師宣告拍片計畫,在我們腦裡的刻板印象還無法將他們對號入座,前Gucci設計頑童湯姆福特(Tom Ford)告訴大家:「我是玩真的。」
Posted on 2010-03-06 by
膝關節
關於寂寞,有很多種書寫方式。大部份的寂寞都無以名狀,他們存在於極短暫的瞬間。 大部份旅人討厭登機前吃的廉價壽司,飛機裡的吵雜循環空調,但對於《型男飛行日誌》裡喬治克隆尼扮演的萊恩賓罕而言,那些寂寞,非常熟悉。熟悉到成為他生活的一部份。成為了生活、生命裡的信仰一環,當寂寞成為習慣,Alone也就不分過去式、現在式和未來式,Alone就是,你。
Posted on 2010-03-05 by
膝關節
理論上,今年奧斯卡收視率是否提升,全因為看看對《阿凡達》好奇/支持的民眾會有多少了?入圍十部最佳劇情片中,就算很喜歡《危機倒數》的人,恐怕還是少數。
Posted on 2010-03-03 by
膝關節
從事電影工作,在親友聚會時,最常被問到的是:「啊,你看這麼多部片,你最中意的是哪部片?」老實說,這個問題,很難。超難回答,但卻常常被問。那麼,荒島電影對我來說就是一部Feel Good Movie不需要是一部技驚四座的Feel Incredible Movie。
Posted on 2010-02-28 by
膝關節
任何一部片,創作者(導演)絕對都希望影片本身能帶來話題,讓電影順理成章變成Event Movie。
Posted on 2010-02-27 by
膝關節
深夜,因為看完了一部舊片《詠春》,我從此日後看到甄子丹、楊紫瓊及袁和平(導演)和李屏賓(該片攝影指導)將有另一種感受。
Posted on 2010-02-26 by
膝關節
演而優則導的爾冬陞導演,他拍攝的作品多半有一定的社會議題,從1986年拍的《天天星期七》(The Lunatics,港譯癲佬正傳)開始,以一位協助精神病院患者的社工為題,加上一位女記者的貼身紀錄。做為一位演員出身的導演,爾冬陞把他的重點擺在「人」身上的觀察,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選項。
Posted on 2010-02-25 by
膝關節
攝影棚的冷氣真的….有夠冷,我講話被冷到都結巴,開場還冷到閃神…(阿爸阿母加阿彬,你們沒看到的話,看這裡嘍)我衣服的鈕釦…因為最上面那顆飛掉了…所以不能扣…所以更冷。但我想說穿黑色的比較瘦…
Posted on 2010-02-23 by
膝關節
2008年是台灣影史上的經典時刻,《海角七號》創造了全台5.3億台幣的天文數字,頓時間讓在《海角七號》上片後的國片都變成熱門焦點。過去容易被打入冷宮的作品,似乎被神明護體般地光芒四射。 當然,並沒有全盤皆勝,但總是掀起了個話題,讓國片不再淪為高雅藝術影展殿堂的紀念品,而是你我生活隨處可見的民生必需品。 配樂部份更是更見鮮味,從年初的《幫幫我愛神》到年底的《花吃了那女孩》,不管是本土音樂創作者或是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