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這幾年的公主計畫,除了動畫版要『推陳出新』,更要兼具『繼往開來』的創意。相同的,真人版其實也一直在執行相仿的『中興』思維。女權要抬頭,要能擺脫過去父權思想的束縛,而且要對過去的童話版本有所反叛顛覆。《黑魔女:沈睡魔咒》太重視要幫反派角色梅菲瑟洗白,結果反而讓睡美人這個角色很無趣。《仙履奇緣》則也是把重點擺太多在後母凱特布蘭琪身上,更別提選角上過於失敗,使得觀眾無法記得仙度瑞拉這個傳奇角色到底是誰演的。


有鑒於這幾個公主系列的真人版無法獲得共鳴,身為迪士尼公主系列黃金年代的重要經典:《美女與野獸》,在開拍之時就很明確地要『動畫影像化』,不再侷限前兩部刻意反轉過去童話的基本調性。
於是,從選角確定為艾瑪華森之後,這故事大概已經贏一半。更誇張的是,反派加斯頓找路克伊凡斯出任,根本是從動畫走進大銀幕的角色,還原率堪稱100%。
接下來就讓製片人、導演比爾康登思考,如何把當年這套經典動畫能夠近乎『逐格翻拍』。所以當我們聽到首場『Belle』一曲高歌的時候,根本讓人感動萬千,這就是時下流行的『神還原』,片尾的舞會或是野獸變身時,這幾幕重點戲都是用對等還原的方式在拍。也難怪能讓老影迷們激動不已。
此外,90年代讓迪士尼動畫成為全球大紅的主因,就在於拿百老匯的編曲系統來做動畫。當年艾倫孟肯譜寫的曲調實在太朗朗上口,讓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一條優美旋律,更別說主題曲『Beauty and the beast』是如何成為世紀名曲之一。
《美女與野獸》的故事核心其實非常『中二病』,一位具有戀母情結的王子因為被父親帶壞,變成頤指氣使的任性男子。來舞會使鬧的女巫也很有事,人家有錢就是任性也沒礙著她,但她偏偏要來上一堂『以貌取人』的啟示,硬把人家從選妃活動中變成野獸,就因為她覺得王子以貌取人,內心缺愛。
但老實說,女巫以那種情況下登場,任何正常人發現來者不善的人闖進你家,大概也都會把對方請出去。所以,王子行徑挺符合邏輯。而女主角貝兒若非被關進城堡之後受到那些會說話會唱歌的家具撮合,哪有可能會愛上這頭傲嬌獸?
而且女巫對王子施展這門考驗真心的愛情魔法,從頭到尾都沒看過野獸有認真思考過。若非那場雪地趕狼的戲,王子還真完全沒有修煉過愛情心法。更別提貝兒也不理解王子內心在想啥?
除了簡單幾場看對方看什麼書之外,而王子訕笑貝兒喜愛《羅密歐與茱麗葉》那本芭樂羅曼史,也暗示了貝兒相信命中注定的一見鐘情,為了真愛,不管是世仇都要愛。而《美女與野獸》剛好是『一見鐘情』的相反版本,若非那些插花的綠葉角色插嘴,這套愛情故事根本沒有發展的可能。
但這套故事的綠葉們實在太可愛了,俏皮活潑能歌善舞,讓人自動忽略了這套童話故事翻轉現代版本後並沒有修正愛情邏輯這回事,就靠著神還原這門學問,讓觀眾因為感動,就自動忽略那些戲劇盲點了。

0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