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這個招牌堪稱是DC的招牌門面,事實上也是所有超能英雄的起點。超人經歷了多次電影版與電視版的改編釋義,人們對超人象徵的高道德標準/良善早就習以為常,面對一個近乎完美沒有破綻的超能主義者,克拉克肯特或是 Kal-El,在新時代的嚴格標準下該走向哪去呢?
《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守護者》導演查克史耐德(Zack Snyder)與重啓《蝙蝠俠》系列大獲好評的克里斯多夫諾蘭擔任本片監製確實面臨很大的考驗。特別是2006年版由布萊恩辛格拍的版本,變成了一部不上不下重複舊作步調的乏味之作後(反派實在選得太失敗)。
於是,重新啓動的《超人》既然找來了很會拍動作戲的查克,也找來擅長刻畫角色內心層面的諾蘭。那,一加一能否大於二呢?如此傳統路數的超人故事,有辦法給一些新意嗎?我覺得確實是融合了兩個導演的強項,但沒有辦法發揮更多的驚喜。或許我們對這兩個導演的組合要求的期待高標值過高了點吧?
嚴格來說,《超人》在敘事手法上對於查克來說,應該是比較顛覆的做法,從一開始超人出生的克利普頓星球滅亡過程之後,整部片就順敘中夾雜著超人成長的時態相互交錯。這讓觀眾避免覺得這故事也太似曾相識(新版的《蜘蛛人:驚奇再起》就有點讓人覺得前面文戲鋪陳太久,因為這些轉折大家都知道),也能加速主角登場的節奏。
於是,新版《超人》裡強化了超人與天俱來的神力,成為他融入人群的阻力這道命題。『這世界』來不及接受這樣的人,所以得選擇隱藏。這不就是對照同志族群甚至是那些被主流文化打壓的邊陲論述嗎?
克利普頓星球滅亡的比喻,也在在明示人類就像這星球上的這些居住者,確實就是自取滅亡的一族。消耗自然資源等破壞環境行為,我們熟悉得很。克利普頓星球的官僚系統,亦是當代政經文化縮影,這些方向的論伐有別於過去幾個版本的背景。使得超人到地球的理由,融入更豐厚的元素。
我甚至覺得過去討論超人在地球時的養父母的戲,也不像本集如此鉅細靡遺地解剖。父親凱文科斯納為他埋下了成為正直良善的中心思想,而母親黛安連恩則分享了他孩提時期的種種恐慌無助。父母親各有一場很完整而出色的戲,這使得超人於親情上的羈絆顯得格外動人。特別是龍捲風那場戲。
進入超人的核心論述:我是誰。超人理解了自己身世背景後,猶如神之子般的他就算受到世人責怪與猜忌,他仍願接受種種責難與挑戰。這些設定確實令人聯想基督教底藴,甚至是更擴大解釋的神祈。他為世人扛下災難、化解危害,即便背叛了自己的族人,也願意為人類承擔共業。超人與神祈之間的交互指涉不言而喻。
至於影片高潮戰鬥戲,查克在許多場戲的鏡頭運用,都和《星際爭霸戰》導演J.J.亞柏拉罕有相仿的攝影機調度概念,消弭了傳統戲劇的那道觀眾習以為常的虛構距離感,強化了紀錄真實感。超人與薩德將軍那段毀天滅地般的對打,讓眾多災難片也相形失色,那份拳拳到肉的爆衝激鬥,這才是超人能賜給觀眾的華麗腎上腺素。
《超人:鋼鐵英雄》是成功的重啓(Reboot)系列,也讓這個最傳統的資深英雄,能夠搖起中興大業旗幟想像。對於DC與華納來說,如何繼續讓這塊招牌早日走到正義聯盟那個超聯結,恐怕才是比選擇誰是超人下一集的對手更棘手的問題。
這篇分析的很好,真是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