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0091415 68


不要再問我為何不交男女朋友、何時結婚生子、還要不要生或是你去年賺多少….不要再問啦…..

前陣子看到新聞報導,上班族、學生群返鄉過年最怕被問到的問題。我內心實在頗有感受。基本上我們這個社會,被傳統禮教限制著,從以前唸書時代就被規定要好好唸書,也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士太夫精神。所以有人一路從和尚/尼姑學校念到大學,父母親才會接受你交男女朋友的事實。

問題來了,還是有家長會管,等到大學畢業再說吧!等你考上研究所再說吧!

然後,兩性關係在封閉的情況下打著游擊戰或是迂迴抗戰。大部份人的兩性關係都沒修好學分,你怎能就指望小孩子們得突然尋到真愛,接著即刻結婚送入洞房?

於是,接下來就開始三十歲為時間劃分點的革命之旅。三十歲之前會被問交友狀況,三十歲之後大概就是何時結婚生子。

要說新聞裡提到的那些讓人煩不勝煩的問題,都是傳統禮教造成的,因為你們根本把小孩管得太死啦!你說三四五年級那一代都是依附著節奏前進,你們六七年級生怎這麼叛逆?做人要有人情世故呀,讓我們來一一解剖不願面對的真相吧!

一:怎還不交男女朋友呀?你眼光很高喔?(因為以前被你們管太多導致都在唸書,沒有太多機會可以交呀!跟眼光高不高沒關係,眼光不高一點,現在台灣離婚率快一半,不好好挑一下怎行?更不用說有多少同志朋友在這時節會多尷尬敏感,無法出櫃的更痛苦,父母親或親友看不出來還要瞎湊熱鬧的更慘,還會有莫名其妙要你去趁過年相親的…)

二:什麼時候結婚呀?怎還不生小孩呢?何時生第二個呀?(基本上這問題,我只能套用《一代宗師》裡章子怡的台詞:該燒香燒香,該吃飯吃飯。感情的事,特別是那些交往N年還沒準備結婚的人,放了人家一馬吧!真的該結婚就會結婚,該生小孩就會生小孩,會生第二個就會生第二個。現代人生活節奏快,與過去大不相同啦!每年問一次,雖我知道你是關心或是瞎問,代表親友盡了人情世故責任,但你們殊不知,每問一次,當事者就會覺得倍感壓力。)

三:去年賺多少錢呀?年終幾個月呀?(這問題不一定每個人會生氣或不耐煩了,因為有些人剛好賺很多,他也樂於分享他賺了多少錢。但切記,有些人是公務人員,很多軍公教都很辛苦,不要這時吵18%,或是虧人家領很大啦!請以同理心對待。當然如果你在長榮海運上班,這時可以驕傲地說你領了40-80個月。)

四:小孩考幾分呢?在班上都第幾名呀?會考研究所嗎?還在考研究所嗎?還在考試嗎?論文寫完了嗎?(有些人就是喜歡炫耀自己小孩在學校功課好棒頂呱呱,代表自己優生學或是很會教。當然霍格華茲不能和麻瓜計較,先天起跑線不同,我是說低調的人都是霍格華茲啦,ㄎㄎ。這樣大家都懂我意思啦啦。至於還有一些朋友在準備考試的,沒考上可能已經夠哀怨的,還被親友在傷口上撒鹽,真是啞吧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至於考上的也沒好到哪去,你一定會被問論文寫完了沒呀!啊你不要再問了啦,不然你來幫我寫論文!)

五:接下來的我認為都還好,如你怎不買房子車子呀?或是你存多少錢?啊你不會叫了喔,你小時候我有幫你換過尿布ㄟ,你不認得我了喔?這些我都認為笑笑就好。

你說我態度很激烈,為何對於這種人情世故如此反骨?我其實求的是一個自在舒服。好好過個年,希望這篇文章能傳到一些家長眼裡。(事實上有些人為了逃避這些人情世故,刻意避開過年返鄉,反而不願意和親友相聚,相見不如懷念。這年,多少過得有點寂寞)

趁過年,好好敘舊,聊聊東南西北,這一年來,我們經歷了哪些好玩的趣味故事,可以拿出來講的。

談談志趣或是理想甚至隨著電視節目瞎聊也是很好玩,因為一群親友聚在一起,難免沒有共通話題,打打麻將或玩牌打遊戲也是一個媒介,從這些遊戲裡聊些五四三,找找老同學憶當年,這種行為才會熱血,才會讓過年更有意義。

 

當然我個人最推薦的話題是:你去年有沒有看不爽什麼事情,我幫你報仇…….如果是政治人物的話,我勸你最好先搞清楚大家立場是否一致……….不然,過年就買一堆刮刮樂吧,保證大家會玩得很開心……啊我家不是開彩卷行,其實我家是開DVD、BD出租店的,不然過年來我家租片也是很不錯(大誤,結論整個歪掉)

============================好了,以下為分隔線===================================

過年雖然之前大家做好了各種如何應付白目親友的101問答SOP,舉凡『何時交男女朋友』、『何時娶妻嫁人+生子』這類問題都是網友們長年來的過年『三寶』(另一寶年終跟月薪就不在此討論了)。雖然大家都知道會被問到,但反過來想想,我們父母親那輩的不也是這樣過來?為何當年他們被親友過問就不會埋怨?而當代的年輕、壯年世代紛紛視這類問題為嫌惡題目,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首先談談兩性相處的環境異變,我們的父母親那輩是戰後嬰兒潮誕生的龐大生產人力,1945-1965那批人們的適婚年代為1970-1985不等,當時社會風氣保守,多半20歲之後有成家立業者,約莫26-28歲結婚就算略晚了。換句話說,會在這個年紀左右結婚的,很大多數都是媒妁之言+自由戀愛頭兩次,大概就會『下結論』。

因為整個社會都是這樣的風氣,所以大部份人在『選擇有限,有限選擇』的狀況之中走上這樣的婚姻關係。有人樂天知命、誤打誤撞,這樣的婚姻關係也並非不好。

但解嚴之後的社會風氣丕變,加上自由戀愛主義以及出國潮,學業年齡增長(之前能念大學的為少數,多半人高中職畢業就踏入社會工作)。想想父母親那輩叮嚀多少兒女沒念大學之前不可以交男女朋友,家風盯得緊的,使得許多男男女女可能20來歲都還沒談過像樣的戀愛。

上一輩的20歲已經被家裡督促婚姻,這一輩的20歲多半還在唸書,社經環境狀況也不同,這輩出社會遇上的景氣就差了,我輩皆於2000年前後踏入社會,更別提這代2010年之後才踏入社會的。這輩要加薪除非靠創業或是多段式跳槽,否則房市與育兒成本早就與20年前呈不對襯結構。
上一代談個2-3次戀愛多半有結論,但這一輩談2-3次戀愛能有結論誠屬幸運傻福才有機會。否則很不小心就錯過了適婚年紀28-32歲。有些人錯過能將就,有些人則還在尋找跟自己相仿的價值觀條件與生活理念。

所以經常一不小心就發現自己已經掠過32歲,有些人可以在這個階段談穩定一點的戀愛,但要踏到這階段也得有為期不短的磨合試探期。有時蘑菇一下就半年一年過去了。更多的女性朋友單身就這樣不小心3年,而通常3年單身屬於危險警戒區,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5年,身邊還有不少人更不小心就單身7-10年。在這樣不小心的狀況之下,很多人的戀愛學分就此失聰,就算有突如其來的機會也可能會被自己搞砸。

根據2014年的內政部統計
男性25-29歲人口為84萬人,未婚為72萬
男性30-34歲人口為100萬人,未婚57萬
男性35-39歲人口為95萬人,未婚32萬
相較之下
女性25-29歲人口為80萬,未婚為59萬
女性30-34歲人口101萬,未婚為40萬
女性35-39歲人口97萬,未婚為23萬

整體來說比起上一個世代,這個世代呈現晚婚、不婚,甚至是恐婚的人們為數不少(更何況上一個世代的同志族群還會礙於社會壓力,步入婚姻生兒育女者,也為數不少,這一個世代的同志族群早已無懼保守眼光,勇敢做自己)

從上一輩對這一輩的學齡壓力,不許早戀,但一進入社會又期待早日完婚,這種極端的時間收放壓力逼的這一代的兩性學分問題多多,這也使得為何台灣高居全球離婚率前三名。華人式的兩性基礎教育都還沒打穩就希望直接蓋房子,成家立業雖是古訓,但放到現今社會就是有實踐難處。
慢婚世代會是未來台灣20年內的普遍問題(也導致少子化或是其他教養問題),而且這也已經不是月薪7萬才能嫁的問題了

============================好了,以下為分隔線======================================
不用提醒,一整年的單身寂寞清算大會即將劃下句點。若你發現十二月的套裝行程不夠威力的話(俗稱耶誕節+跨年),那麼最後一波的大考驗將在下周抵達。那就是過年+情人節。

由於農曆年節多半在二月,初夕放到初五也等同二月過了三分之一,接下來次周就是情人節。這類過年「勸世文」一年一次永遠希望家中親友長輩能高抬貴手,饒過單身男女們逢年過節時的溫馨叮嚀提問。

除夕過節應該是全家團圓,兒孫輩與家中長輩一但見面多半沒有太多生活議題可聊的話,往往會關心感情狀況,但對於感情真空的人請勿過度關切,避免上演《剩者為王》那樣片中舒淇跟母親吵架的戲碼。

也就是:這社會已經時常上演歧視單身的橋段了,父母親應該要讓子女多一點時間空間,別急著也下來關切「你怎都不急呢?」、「你就是太挑」、「你那個不好,這個也不好,到底哪個才是好的?」這些感情催化彈,很容易任何一句都都會成為單身者地雷。

各類慶典活動也會提醒單身者的辛酸,為人父母者應更該給足子女轉移注意力的機會,讓大家好好過個年,如果有辦法掩護過情人節的話,這樣應該可以解除上半年的警報,至少不會被慶典活動提醒單身者的獨處寂寞。

過年不要問的事其實終究還是會被問,因為家中長輩與你並沒有太多生活圈上的交集,所以舉凡感情結婚生子小娃求學到年終獎金以及年收入有多少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如何平心靜氣應付熱情但不懂得讀空氣的親友都是單身者的真正年度績效考核。

如果只是問說:「怎都還沒有男女朋友?」那就不要擔心回答「我很挑」這種答案。因為要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的人當然是要精挑細選。挑不是一個罪惡,不挑就交往等於寧缺勿濫,這對感情修持這門學分並不是好事。

或許有人寂寞寂寞就好,湊和著也無妨。到底是為了寂寞而愛還是要避免愛了寂寞。挑了久一點也不要說是罪過,總比有人愛錯昏頭結錯對象還得接受爛人愛相隨來得好。

最重要的是,過年就是要跟父母親相聚,多聊一些五四三,一起看電視,大家一起大腦放空。長輩想關心的,時候到了自然會有男女朋友或是順水推舟走到禮堂的那一端,更甚者有人是不婚主義者,或是多元成家者,更該適時暗示家中長者你的情感需求,全然不說也非安全牌。

如今當代的家長應可更接受愛的開明包容,傳統農工社會底下的相親定一生的愛情婚約模式已非當代景致,當代選擇多、誘惑多,自然狀況多。「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好好過個年,至少這十多天維持良好親子和樂關係,一年比一年不要逼昏彼此,這樣子的話,那些過年不要問的話自然能成為一個默契共識,給彼此更有EQ的對話機制。

0